切实抓好”双百”工程建设,加速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进程

 文章来源: 原创 作者:本站 时间: 2007-09-10 00:00:00 

切实抓好”双百”工程建设,加速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进程

 

省政协课题组

发布时间:2007-09-10

 

    继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新型工业化是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之后,省委、省政府又于20072月就实施新型工业化的有关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发出了《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文件,将湖南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向新阶段。《意见》提出,到2010年全省实现年主营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20家左右,500亿元以上的企业23家,形成一批新型工业“旗舰”企业。省委、省政府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双百”工程,即在“十一五”期间,湖南重点支持百个对产业升级、效益增长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建设,培育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新型工业化“旗舰”企业,“双百”工程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省政协主席会议把“切实抓好‘双百’工程建设,加速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进程”确定为2007年省政协重点调研课题。成立了以胡彪主席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对调研工作进行了精心安排和组织。从20073月到5月,由胡彪主席、石玉珍、阳宝华、王汀明、龙国键副主席带队,带领部分省政协委员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分赴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郴州、永州等10市,深入到”双百”工程的近70个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与10个市党委、政府、政协以及政府部门、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根据调研获得的情况,组织召开了4次省直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参加的研讨会,对我省如何实施好“双百”工程,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以下是综合各方意见形成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1、“一化三基”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

近些年来,特别是2006年省委、省政府召开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座谈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地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及开展“双百”工程的举措,确立了以新型工业化统揽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实施意见,成立了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建立了新型工业化“双联”(即领导联系重点产业和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切实加强了对新型工业化的领导;出台了新型工业化考核指标及奖励办法,建立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调查组的同志一致认为,省委、省政府“一化三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础工作)”的指导思想已在各地深入人心,形成了全省上下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浓厚氛围。

2、“双百”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双百”工程的举措推出后,得到了各地党委、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热烈欢迎。一些企业反映,“双百”工程是救命工程、发展工程、希望工程、富民强省的工程。各地为加快“双百”工程的实施进度,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出台了很多有力的措施。调查发现,进入“双百”工程的企业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比较多。“双百”工程总共112个建设大项、150个建设子项, 2007年续建的81个子项中,有22个将于本年度全部或部分建成;2007年新建的45个子项中,1-4个月已开工15个。可以说,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顺利,发展态势良好。

3、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速提质

由于各地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企业认识提高,措施有力,上下同心,艰苦奋斗,我省新型工业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发展速度有所加快。2006年,全省工业增加值2667.8亿元,增长16.8%,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3.2亿元,增长20.1%,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今年1-4月,我省规模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721.00亿元,同比增长20.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二是质量效益得到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9.639.940.5转变为17.841.740.5,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5.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24%,占全省GDP的比重为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优势产业增速强劲,1-4月,10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550.18亿元,同比增长21.1%,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的76.3%。出口大幅增长,1-4月规模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27.57亿元,同比增长53.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良好,1-4月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216.98亿元,同比增长31.3%,产销率达99.04%

三是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各地围绕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制定了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并狠抓了落实。2006年,衡阳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比上年下降5.7%,经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值突破6亿元,同比增长26%;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万吨、粉尘30万吨、二氢化硫上万吨。湘钢采取“工业用水闭路循环、含铁废料闭路利用、余热闭路利用、煤气闭路回收”的“四闭路”措施,年获经济效益过亿元。今年3月,我省出台的《新型工业化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了年度考核,科学发展观和绿色GDP的理念落到实处。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的汨罗再生资源工业园办得有声有色,来势喜人。洞庭湖区236家造纸企业中234家排污不达标的企业被停产整顿,决心大,效果好,国际国内一片赞誉。

四是招商引资增幅较大。今年前4个月,湖南省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07亿美元,同比增长52.6%。工业实际使用外资额5亿美元,同比增长47.9%。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4.23亿美元,增长66.2%。“3+5”城市群实际使用外资8.22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81.6%,其中“长株潭”地区实际使用外资6.86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68.1%。

五是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各地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发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少、产品技术含量低的现象开始逐步扭转。2006年全省共完成省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1557项,同比增加170项;完成新产品产值989.3亿元,同比增加162.7亿元。2006年全省专利申请量突破万件大关,达到10249件,同比增长17%;专利授权突破五千件,达到5608件,增长53%。截止到2006年年底,湖南累计专利申请82123件,授权42059件,分别位居全国第九和第十位。全省已形成了1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技术中心网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工作缺乏创造性

全省各地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都有很强的紧迫感。但是在中央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特别是在土地、信贷和节能减排方面从严控制的情况下,各地各部门感到对策不多,办法不多,工作推进困难重重。一些人对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信心不足,企业依赖政府,下级依赖上级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困难面前裹足不前,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和精神。

对执行中央关紧信贷、土地两道闸门和加大节能减排的宏观调控政策,缺乏主观能动性。在用地上,要求上面放弃政策的多,而在节约用地、科学合理调整用地结构和盘活土地存量上办法少。在融资上,对财政和金融部门支持的依赖多,盘活资产,广辟资金渠道的办法少,而各家银信部门的作法也不一样,有的银行只是“照章办事”,而有的银行则是积极开辟新的服务项目。多数地方反映,我省的开发银行好,外省银行则如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好。在节能减排、治理污染上,一些地方要关停的企业多,地方和企业领导苦于一时难以另辟新的财源,缺少“壮士断腕”的决心。

2、散、小、低的问题依然存在

项目、企业、园区都存在散、小、低的状况,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一是企业规模小。2005年湖南规模工业单位平均增加值2031.65万元,居全国第27位,居中部六省第5位,过亿元销售收入工业企业606家,居中部第4位。2005年湖南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国工业的2.85%,人均规模工业制造业增加值比全国平均少2211元。2006年湖南GDP仅排名全国第13位,中部第3位,规模工业增加值仅排中部六省的第4位;二是产业结构不优。在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中,高耗能企业近5000家,占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在“双百”工程中,冶金有色、化工造纸、轻纺建材等资源依赖型产业依然占有很大比重。这意味着工业 “二高一低”现象即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依然比较严重。虽然产业结构的整体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强度在下降,但能源消耗总量和污染排放总量仍可能增加,节能和环保形势依然严峻。三是产业集群不强。产业集群内主导核心企业规模不大,主导产品优势不明显,辐射带动力不强,产业的本地配套率低,产业链上下延伸不足,产业链比较短,且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的多,处于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少,附加值低,对经济的贡献率低。

3、经济发展环境依然欠优

近年来,我省优化经济环境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形势仍不可乐观。在调查中,企业普遍反映,湖南的经济发展环境不如发达地区,甚至不如广西等邻近省份。如双峰海螺水泥负责人反映,湖南投资环境在海螺集团所投资的11个省市中是不算好的。他们原计划在湖南投资3个项目的同时,在广西也投资了4个项目,现广西的4个早已投产,另又新增加了3个项目,而在湖南只搞成了双峰一条线。我省经济环境优化不够,是制约“双百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障碍。从调查的情况看,我省经济环境不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老百姓的问题。从征地、拆迁中的钉子户,到基建中的阻工,再到企业投产后的“敲竹杠”以及矿山开采中的争资源、乱采滥挖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政府部门的问题。老百姓的问题主要靠政府部门去解决,所以归根到底还是政府部门的问题。

一是审批程序太繁琐。各地反映最强烈的是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比较突出。一些政府部门官僚主义思想和衙门作风作祟,办事程序烦琐、办事效率低下,时间拖得太长。争取一个政府部门的技改资金、贴息贷款、扶持资金,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进行攻关,权力部门利用权力寻租,也导致了腐败盛行;

二是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屡禁不止。部门执法以创收为目的,名义上到企业“执法检查”,实际上是“执罚检查”,不交钱乱管事,交了钱就不管事。执法人员借企业办手续之机“索、拿、卡、要”。衡阳一家企业因不满当地执法环境,将6个亿的投资转到珠海。

三是行政服务不到位。企业反映的问题包括拆迁户安置问题、周边治安环境差、基础设施条件差、水电气收费问题等,有的长期得不到解决。对外商投资者配套服务不周到,像长沙市一些外资企业、台资企业反映的车辆运营、城区通行证、子女上学、员工就业证办理、同城通兑信用证不能使用以及一些收费等问题,这些比税收优惠更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环境优劣,往往被忽略了。

四是优惠政策难以落实。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被一些部门或者是执行者“截留”。一些优惠政策企业不了解、不知情,看不到文件,也没有人告知。部分企业反映政出多门,部门之间互不认帐,比如:一些部门出台的税收抵扣优惠政策在通关时海关不认可。有些优惠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很难落到实处。

4、管理体制不顺,国企改革滞后

“双百”工程几乎涉及到全部政府职能部门,政府能提供的服务与企业对政府服务职能的要求差距很大。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近年来,政府部门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权,改为备案制,但同时收紧了一些审批权,企业反映政府的管理模式没有很大的改观,企业没有享受到应有的便捷。一些部门将权力下放到行业协会或中介组织管理,但是企业普遍反映行业协会和一些官方的中介组织纯粹是“二政府”,收起钱来更加名目繁多。二是政府部门职能设置重复交叉。涉及企业的政府主管部门管理职能分别在发改委、经委、国资委、科技、农业等部门,企业申请项目和资金往往多头申报,重复审批。三是对企业的服务未到位。在调研中,我们考察了中联重科、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集团、株洲硬质合金公司、湘潭钢铁集团、湘潭电机集团等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人、财、物监管涉及党委组织部门、政府的发改委、国资委、财政等职能部门,从考察的情况看,一方面,部门对企业的具体事务管得过多、过死,使企业发展放不开手脚,缺少市场主体的活力;另一方面,部门对企业的服务又没到位,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企业周边环境的协调、企业改制等问题依然突出。

全省国企改革进度不一,各地市的市属企业改革面基本达到80%以上,而省属企业改革推进较慢,总体上是市属企业改革好于省属企业。改革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改革成本增加,改制资金缺口大;二是改制企业有压力,但是缺乏改革动力。像一些企业领导担心改制工作完成后,组织上不能给予自己满意的安排。调查中发现,进入“双百工程”中的冷水江钢铁厂、扬子冶金实业有限公司、湖南工具厂,国家有关部委已批准其破产,但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还是没有什么进展。企业被迫另起炉灶或者是采取金蝉脱壳的办法,进行生产自救,这种状况如久拖不决,必将对其后续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委员们认为,对进入“双百工程”的国有企业如不及时进行改革,将影响到“双百工程”的实施,进而影响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新型意识,突出带动作用

“新型”体现在注重节能降耗、治污减排、保护环境上;体现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惠及民众上。“带动”就是通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带动传统产业的提升,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带动城市化的进步,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和非公经济的发展。要加强新型工业化知识的宣传贯彻,让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都能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新型意识,用新的理念指导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工作实践。只有突出“新型”和“带动”,才能加快我省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着力从“新型”和“带动”上取得突破,这是湖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工业发展切实做到几个转变:一是资源性产业由卖资源和初级产品向提高质量、提升附加值上转变。特别是像有色金属这类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应把深度加工作为主攻方向,把“有色金属之乡”变成“有色金属之都”,有色制品之“巨无霸”。像株洲硬质合金厂在湖南算是一家大企业,但与以色列一家同行企业相比,产量规模是人家的10倍,而效益则是人家的1/10,差了100倍。二是先进制造业由组装生产、引进技术向研发自主核心技术和提供服务品牌上转变。三是传统产业由耗能高、污染重的粗放型向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循环利用、清洁生产转变。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由就环保而环保向从环保中寻求商机,扶持发展环保产业转变。四是新兴产业要由被动跟进向敢为人先转变,如我省益阳晶鑫的光伏产业、株洲和湘潭的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等都有较明显的优势,要整合优势资源,在全省形成合力进行突破,加快发展。

(二)做好整合文章,打造企业“航母”

1、整合区域优势。加强区域经济战略研究,尽快制定我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谋划全省各市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宗旨,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地区经济“低层同构”倾向。现在各地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雷同的普遍现象,甚至出现几个地方同时争一个大项目的现象,形成恶性竞争。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同样存在这种现象,湘潭市利用湘潭电机集团在轨道交通方面的研发优势,有意争取轨道交通制造基地落户湘潭;而株洲市则利用株洲电力机车厂的机车生产基础,也积极争取轨道交通制造基地落户株洲。长、株、潭是湖南发展的优势地区,在加快一体化过程中,应当积极推进产业布局、市场体系等一体化,实现优势互补,优势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2、整合园区优势。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是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基地,应当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着力点放在工业园区建设上。要对各级工业园区进行清理、整顿、整合,加大园区投入,支持园区提质升级。切实抓好园区规划,明确园区产业定位,突出园区产业特色和优势。如果没有特色,工业园区就无法做大做强。浏阳生物医药园和汨罗再生资源工业园如果不是分别突出生物医药和再生资源利用这个特色,也和别的园区一样搞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面对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强力竞争,必然无法做成国家级生物医药工业园和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在突出特色立园的基础上,要加快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步伐,促进园区产业配套和产业链的延伸。要加强园区协调服务,支持园内企业做大做强,吸引“高、精、尖”企业进驻园区。

3、整合产业优势。要整合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优势,推行企业强强联合,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整合不是用行政手段搞“拉郎配”,将一些企业拼凑在一起,而是运用经济手段,在科技攻关、技术创新、优势互补、产业配套上下功夫,帮助企业实现整合,形成大的企业集团,打造成“航空母舰”。如我省工程机械领域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三强并立,同城竞争,现在虽然没有到恶性竞争的地步,但总还是争原料、争人才、争市场,且都在核心技术、关键部件上受制于德国、日本等国家,进一步做大做强都很困难。倘若能整合三强的优势,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配套等方面加强协作,则长沙戴上中国乃至世界“工程机械之都”的桂冠完全可能。又如轨道交通,若能将湘潭电机集团的研发优势和株洲电力机车厂的制造优势整合起来,共同打造轨道交通基地,则两地不仅可以避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落到自己头上,还可以通过联手,实现双赢。再如有色金属领域,锡矿山有资源优势,株冶有技术优势,两家企业如能整合,则可以避免从粗加工到深加工的“全程”竞争,并且通过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做到拉长产业链,壮大规模,提高效益。

(三)优化经济环境,营造创业乐园

切实做好“一个优化、三个搞活”。即营造优良的政务环境,搞活发展政策、搞活融资投入、搞活人才引进和培育。

1、优化政务环境。一是彻底解决工商、质监、药监等执法部门的吃皇粮的问题,所收罚款全额上缴财政,从根本上断绝一些执法部门为了自身利益而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行为。二是由省政府出台相关文件,统一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与收费。今年3月,常德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常德市委、市政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与收费七项制度的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建议推广推介常德市“七项制度”的经验。三是制定“双百”工程配套扶持政策。要在产业导向、财税金融、政府采购、项目安排实施等方面,制定和完善配套扶持政策,通过政策来引领、推动进入“双百”工程的企业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四是加强对企业的服务。长沙市推行“工业服务月”活动,株洲市推行“企业服务年”活动,在优化政务环境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建议推广长沙、株洲的经验。对“双百”工程项目,要建立“绿色通道”。为了加强政企沟通,改善和密切政企关系,建议从政府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选派优秀干部到“双百”工程企业挂职。

2、搞活政策。清理政府部门政策,减少政策内耗;全面清理政府部门政策,核销过期失效无效的政策,做好政策的整理、归类、合并、修改工作,清理相互冲突的部门政策,废除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相冲突的政策;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加大行政许可和审批改革力度,省、市一级取消不合理的审批,下放不必要的审批,合并重复或类似的审批,取消部分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新一论审批改革要狠抓“审批”效率,从“项目最少”转到“时效最快”。推行网上审批,集中审批,实行审批流程作业,并实时公开;改善对国企的监管,大力推行授权和委托管理制度。减少委托层级,由国资委全权授权或委托经理人管理国有资产,规范授权委托程序,完善现有企业和企业管理层考核体系。

3、搞活融资。当前,建设资金不足是困扰“双百”工程顺利推进的主要难题之一,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解决我省财政对工业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省推进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应重点投向“双百”工程的项目,省管各类其他资金,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技术改造资金、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都要重点向“双百”工程项目倾斜,市州也要尽快落实引导资金。要创新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模式,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避免各部门争项目、分资金和忽视项目管理与资金使用效益的倾向。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巩固银企合作机制,积极争取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双百”工程项目的支持。要努力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引导和鼓励“双百”工程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和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大力扶持“双百”工程企业中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

4、搞活人才。培育工业经济综合管理干部队伍,通过理论培训、换岗锻炼、交流挂职、进修培养等提高工业经济管理干部素质。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通过向海内外引进优秀企业家、通过战略合作引进优秀企业家、通过创造环境培育本土优秀企业家。大幅度提高企业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待遇,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企业要与高校衔接,加大技工型人才培养力度。高校要压缩市场需求不大的长线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市场需求量大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规模。加强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加大技工型人才培养力度。

(四)理顺管理体制,深化企业改革

减少管理层级,实行同城一级管理制度,相同部门对企业只确定一级管理;避免交叉管理、重复管理,有相同或类似职能的部门可实行联合执法、联合管理,避免相互扯皮和推委责任;统一管理者的职、责、权,定职、定责、定权、定人,向公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当前涉企职能部门职、责、权不协调的情况下,有必要建立经常性联席会议制度,针对省、市重点项目工程“双百”工程和产业布局、培育、整合等集体研究,确定牵头部门和责任人,工作进度纳入工作业绩考核。

加快和深化国企改革。应当机立断,集中力量,由领导挂帅,率相关部门对未完成改制的企业特别是进入“双百”工程项目的企业进行会商、会诊、会战,一个一个地打歼灭战,不能久拖不决。一方面,必须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设立国企改革的时限,加快未改革国企的改制工作,对省属、市属企业设立一企一专户,将有关职能部门责任和责任人纳入专户,对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效率,简化程序,尽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企业的现实困难。另一方面,对已经改制的国企要进一步深化制度建设,必须克服国企改革疲劳症。毋庸讳言,一些国企改革改成了“夹生饭”,必须再添一把柴,才能免于功亏一篑。应积极引导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产权清晰、治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从传统国企向现代国企转变。

(五)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加强领导

抓新型工业化必须具备大视野,从传统的抓工业的思路中跳出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按照工业发展规律和新型工业化的需要,从抓单个项目向抓产业链转变,研究产业发展规律,对现有行业进行诊断,从产业链的角度研究工作思路,从研发、孵化、成长、成熟期几个阶段着手,抓住重点,哪个环节薄弱就抓哪个环节。从抓产值向抓高附加值转变,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强强联合、战略转向等,引导企业发展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从抓产业向抓服务转变,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生态链中关键的一环,高素质的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的新型工业化的必备条件,必须通过超常规发展在最短时间内补齐这块短板。从抓企业向抓区域经济、城市经济转变,在激烈竞争的开放性经济环境中,抓工业必须具备开阔的视野和强有力的统筹能力,从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大背景中谋划新型工业化战略、产业布局、企业发展、项目建设。

不宜把加强领导变成领导全部上到一线抓工业,而要建立科学合理,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新领导格局。实践证明,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实效性有限,单个领导的表态往往因职能不同而难以落实。建议建立省级、市级领导定期会商制度,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产业培育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会商结果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各部门执行。

完善和落实省政府制定的新型工业化考核办法,建立省“双百”工程考核办法,考核中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绿色GDP理念,在环保指标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引导干部树立新政绩观,关注长期埋头苦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干部,在用人上树立正确的导向。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电话:0731-88854324
Copyright ©2018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 湘ICP备15014209号-1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