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五个节点”,打通城乡发展“高铁”
文章来源: 原创 作者:本站 时间: 2010-04-09 00:00:00破解“五个节点”,打通城乡发展“高铁”
——关于郴州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几点思考
郴州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郴州市水电支社副主委 杨文胜
郴州市扶贫办综合科科长 王碧红
发布时间: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不仅中央有要求、现实有需求,而且发展有基础,群众有意愿,这项系统工程已进入加速发展期和最佳发展机遇期。回顾近年来,郴州已是开好头、起好步。但是,郴州如何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同发展共繁荣的“深水区”找准点、下功夫,得实效呢?我的粗浅看法是:破解“五个节点”,打通城乡发展“高铁”。
一、突破城乡一体化规划滞后瓶颈,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实现城乡发展“一盘棋”
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规划、建设分割状况依然如故。在城乡整体规划缺失的情况下,弊端日益显现: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高,整体效益差;二是农村里的房屋、建筑物、种养业场设置建造、墓地选择建设等随心所欲、杂乱无章、无序无法;三是农村污水、垃圾以及畜禽粪便随处可见,农村水源、水体受污严重,饮水安全隐患巨大等等。这些不仅破坏了村容村貌、影响了村风文明,而且阻碍了移风易俗,为城乡一体化设置鸿沟。解决路径有:以编制和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契机,统筹城乡规划,建立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形成合理的建设、产业和人口布局,引导城乡经济错位互补发展,实现城市生态化、农村现代化。具体来说,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一要从市域整体出发,根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区位特点等对国土进行功能区划分,明确划定产业发展功能区、生活区以及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强化对道路用地保护范围、绿地保护范围、水体保护范围、市政基础设施用地保护范围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的用地控制。二要以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统筹城乡基础设施(水、电、路、管、网、线、气、环保等)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根据资源、产业、人口、城镇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重点向产业带和重点村倾斜。
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除行政桎梏,实现城乡居民交流“一张卡”
当前,城乡在行政管理上仍然处于分割状态,相关制度改革滞后,农民进城在子女教育、福利社保、医疗卫生、户籍管理等方面不能享受同等待遇,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来很多困难。为此,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统一登记城乡户籍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城乡自由迁徙。要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逐步降低购房、投资经商、大中专毕业生、务工、亲属投靠、暂住人员等到城镇入户的标准,有步骤地剥离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城乡居民不平等待遇,实现同民同证同权,最终实现城乡无障碍迁移。
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解决农村发展所需资金逆流问题,实现城乡社会资金流动“一个网”
从现实情况来看,金融城乡一体化实质性进展不快,农业、农村存、贷、汇款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功能不全,意愿不足、动力不强且投放规模小,还存在资金逆流问题。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虽已破题,但是要实现城乡金融服务同城同网同质仍然困难重重。解决建议有:一是主发起人不要限定国内外银行资本,还应当允许符合条件的自然人作为主发起人,吸引更多的国内产业资本、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的注入,以形成真正的“草根”银行。二是明确村镇银行政策定位。村镇银行是小法人,其主要服务对象只能是中小企业、微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大的农户。三是政策上给予放宽。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应当积极研究办法,帮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速完善结算渠道、网点增设和给予存贷款定价权。
四、挺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解决农民财产性收入不多的问题,实现城乡资产确权“一个证”
从农民收入来源分析,农民获取的收入主要有务农收入、打工收入和其它收入,而财产性收入极少,甚至于没有。解决这个难题的突破口是为农民资产赋权,为农村资产确权、颁证。一是开展农地、农房、集体土地、林地等确权、登记、颁证、流转、监管等试点工作,使得农村资产以权证形式实现权属明确、产权清晰。探索农地换社保、宅基地换城镇住房、集体建设用地换城镇门面房的有效实现形式,实现城乡资产置换、增值,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二是要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探索土地流转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五、提升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解决传统农业效益不高的问题,实现一二三产业兼营“一体化”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仍是传统的粗放式经营,突出表现为“五低一缺”:农产品加工率低,全国农产品加工率为45%,全市大宗农产品加工率不足30%,且多为初级产品;龙头企业实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规模化程度低,制约农业生产,很难形成规模化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育水平不高。据统计,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仅有191个,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科技含量低;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农业市场主体缺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不少地方虽然占据资源优势、处在产业发展优势区,仍形不成品牌,占有不了市场,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建议:一要把创建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切入点来抓,实现一二产业紧密融合,强化组织内部农民自我学习、教育、培训,做强农业传统农产品生产功能。以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为平台,培育农业市场法人主体;并以其为载体,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业生产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并可拉伸产业链条,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二要以发挥农业的非传统功能为着力点,凸显农业生态、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等功能,与三产业紧密结合,使农业成为一二三产业“一体化”的综合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