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德国、荷兰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研讨出访报告
文章来源: 原创 作者:本站 时间: 2010-11-16 00:00:00赴德国、荷兰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研讨出访报告
张家界市农业局副局长 谢军山
发布时间:
受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简称GTZ)邀请,2010年8月12-21日,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中国南部山区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国家项目办公室安排下,我随农业部“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研讨出访团”一行9人赴德国、荷兰,就生态补偿服务计划,温室生产的实践经验和信息交流、关于自然保护和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如何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创造价值、种子生产与质检、对野生植物的可持续利用等,进行了为期10天的研讨和交流。通过学习和考察,大家受益匪浅。认真总结这次研讨工作,对进一步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做好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积极地借鉴作用。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一)人员组成
出访团成员包括政府代表9人,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靳佩贞任团长,重庆市农业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易廷辉任副团长,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科员赵巍任秘书长。团员包括海南省农业厅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陈廷源、海南省农村环保能源站副站长符少怀、湖南省张家界市农业局副局长谢军山、湖南省湘西州农业局副局长石清、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周世春、湖北省麻城市农业局局长周胜利。另外,中国南部山区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德方项目助理李春艳、农业部项目办项目秘书张楠、翻译杨乐陪同出访。
(二)目的和任务
本次出访活动是中国南部山区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的重要内容和工作计划之一,主要是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实地考察和项目交流活动,尽可能多地了解德国、荷兰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出访人员通过评估本省和地区(县)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特别是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结合深入开展中国南部山区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合作项目,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和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德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主要内容
按照出访方案,本次活动以技术交流、研讨和现场考察为主。具体日程安排情况如下:
1、
2、
3、
4、
5、
6、
7、
8、
亨巴赫的德生堂有限公司。这是由20多年前从中国留学德国的
9、
10、
考察团全体成员一致认为,出访活动在GTZ公司的精心安排下,研讨目标清晰、针对性强,在时间和日程方面,行程安排紧凑,考察达到了学习、交流、研讨和提高的目的。考察期间,大家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和谦让,形成了良好的团队集体氛围。同时,考察团也感觉到了德国人民的热情周到和两国友好的关系,考察机构接待热情,住宿和伙食安排也非常好。尤其是GTZ公司派Sabrina Geppert女士一路陪同,16-18日GTZ农业生物多样性高级咨询师
二、德国、荷兰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基本情况
德国位于中欧西部,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的心脏地带。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8220万。地势北低南高,属温带气候,年平均温度9度,年降水量500
荷兰,全称荷兰王国(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位于欧洲西部,东连德国,南接比利时,西、北两面濒临北海,国土面积41526平方公里,人口1610万,农业从业人员约27.3万。 荷兰是农业高度集约化国家,在农业生产构成中,畜牧业占50%,园艺业占38%,农田作物12%。是仅次于美国、法国,进出口总量在世界排名第三的国家。花卉生产发达,每年出口约50亿欧元,占世界市场的43%。
(一)政府鼓励和支持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德国不到3%和荷兰6%的农业人口虽然所占国家人口比例很小,但国家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却涉及方方面面,一是在《生物多样性公约》框架下,欧盟、欧盟各成员国,以及各国地方州级政府分别设立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二是农民从事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手段先进,只要自下而上提出申请,获准后即能得到相应补贴;三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企业或科研院校、社团及农场农户均参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而且之间形成了互动,四是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调动农民积极性、取得更大经济效益并重;五是建立和管理跨行政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举例说明:
与中国相同,在德国建立和管理跨行政区域的保护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德国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罗恩之家信息中心。与中国不同,罗恩保护区的建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不是由政府提出一个专项,并指示地方遵照执行,而是由基层提出保护和发展的计划、措施,并上报给各级政府申请资金。一方面,这种自下而上提出的计划反映了当地最真实的情况和当地人民最真实的愿望,另一方面,群众的积极参与保证了保护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罗恩山羊是该地区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动物品种的成功案例。来自于中亚的罗恩山羊已经在当地养殖了五百多年,1970年种群数量下降之后开始对其进行保护,目前已经形成了成熟、完善的保护体系和市场体系。在罗恩地区,饭店、宾馆等只卖当地产品,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罗恩山羊根据预定屠杀,保证了产品品质和价格。考察团参观的农场主除了罗恩山羊之外,还养殖其他动物并经营度假屋,收入来源的多样性减少了农场主对山羊产品的依赖,是保护的前提。
罗恩苹果是该地区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植物品种的成功案例。罗恩地区共有400多个当地苹果品种,每一种都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是大部分都不适合鲜食。当地农民为了保护这些苹果品种,自发成立了苹果商会,通过嫁接等手段改善口味,并开发出了苹果醋、苹果汁、苹果酒等150个品牌的多种产品。农民每年从苹果收购获得的收入达到2500欧元。
(二)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程度高的同时注重传统物种资源的保护
德国、荷兰越来越重视发挥农业在保护土地资源、保护气候平衡方面的功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农业用地和农业生物多样性,防治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污染,防止农业用地的减少和农业用地的闲置,寻求和采用传统物种资源更好保护保存方法。一是荷兰设施农业暨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并辅以天然气保温,实现废物零排放。二是大型农业机械如拖拉机、联合播种机等通过驾驶室安装的卫星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经计算机进行处理,可将土地精确定位,并按土壤营养状况,确定播种和施肥量。举例说明:
荷兰瓦格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的设施农业非常具有代表性,通过相机测量植株大小等先进技术都在温室农业中得到应用。荷兰现有温室
(三)鼓励民间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
位于施瓦本厅的农民生产者协会成立于1988年,会员大都定居在霍恩洛鄂地区以及周边的诸县,自由加入、推出协会。协会由饲养金华猪的农场主Rudolf Buhler先生发起并担任会长,有4个专门的农艺师对会员的生产进行指导和服务。金华猪是由德国国王于1820年从我国浙江金华地区引入的,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业养殖兴起的时候,包括金华猪在内的15种猪有12种被宣布濒临灭绝或者灭绝。为了拯救这种易驯养但却濒临灭绝的猪种资源,协会成立并坚持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出发点,限量生产,不分红利,以高于市价20-30%的原则向其成员收购金华猪,从而成功地保护了这一品种。在发展和整个产销链过程中,协会规定只用自己加工的饲料进行喂养,禁止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催生素等其他含有潜在危险的成分。屠宰要在兽医的监督下进行,整个过程都必须合乎动物保护的要求。屠宰过后要立即对猪的肉质进行检查,以确保质量符合标准后销售。为防止滥用质量标签,每位饲养者从养殖到屠宰的全过程都受到一个独立的食品机构的监控。该协会与周边250多家肉食专营店保持着长期合作,因此它的产品在顶级餐饮店、企业食堂、精美食品领域及绿色有机食品领域均占有一席之地。协会还在国内外建立网络联系,用于加强在农业开发、符合物种特性的动物饲养和保持家畜遗传和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信息交流。该协会在开发利用地方优良品种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了物种的长期保存和拓展。时至今日,该协会成员数量已由最初的8名发展到了现在的1100名,加工的农副产品已涵盖品种丰富的日常食品以及精致食品,并通过了欧盟认证,年产值达8000万欧元左右(其中猪肉产品占80%-90%)。
(四)重视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收集与交流系统
出访团此行,时时感到信息交流的重要,系统的完备,手段的先进和它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之大。位于波恩的德国联邦农业食品局,现有1200名工作人员,工作范围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食品营养安全、文化建设等领域,主要职责是收集植物、动物、渔业、林业、海洋、草原等生物多样性科技信息并进行筛选加工和收集,建立网络数据库,具体包括生物多样性信息基因库、模型、标本等内容,并且以此制定农牧渔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措施;开展全球性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竞赛系列活动等。目前,该局已收集农业植物基因5000-10000份,渔业基因2500份,类草基因500份、花卉基因2500份,培养了一批领域专家和专业咨询人员或团体,建立了完整的由各科研院校、私人机构、企业等基因信息库共同组成基因网络。基因的收集以及基因库的建立,对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指导和帮助作用。
当然,除上面提到的德国联邦农业食品局、罗恩信息中心和瓦格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的温室园艺,实际考察的像德生堂有限公司、德国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等也都把信息传递作为重要手段同世界不同国家进行科研、贸易等活动来保护和发展农业的生物多样性。
三、欧盟国家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通过德国、荷兰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研讨活动,对欧盟及发达欧洲国家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特别是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政策法律体系、保护管理运行机制、财政补助机制、公众宣传和研究开发机制、开发利用经验模式有了进一步了解。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德国、荷兰的成功经验,对促进中国南部山区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的实施,以及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有很大启发,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和思考:
(一)联邦德国高度重视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与中国的合作与交流
德国、荷兰重视同中国的双边合作与交流。联邦德国政府高度重视同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合作。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在中国实施的“中国南部山区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目标明确。该公司(GTZ)在全球实施的项目中有25个涵盖了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但只有中国南部山区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是纯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说明了联邦德国政府对中国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此次组织的出访团进一步增强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力争把这一项目做成功,为项目的进一步拓展创造条件。
(二)欧盟及各成员国、州政府目前对农业的补贴政策值得学习借鉴
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欧盟及其各成员国、州政府制订了系统、完善的财政支持生态补偿政策制度。在农业补贴政策法律体系方面,欧盟制定框架,各成员国根据框架要求制订具体法律说明,各州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在补贴标准方面,每公顷农用地每年补贴200-400欧元,其中欧盟补贴50%、联邦政府补贴25%、州政府补贴25%;补贴重点领域为有机农业、绿地延伸保护、生产有机农副产品等方面。由荷兰农业部1994年成立的国家绿色基金会,为各个有机农场连成的生态网提供财政资助已达6亿欧元。
(三)欧盟各成员国鼓励支持民间团体、企业、民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验可供参考
欧盟各成员国很好地贯彻了农业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理念。政府层面主要是制订出台相应法律支持政策和财政补助措施,并注重公众宣传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生产协会或企业积极自觉地参与到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既提高了农民、企业及其他公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使物种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扩展,也使农民和企业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得到了经济实惠,这方面的经验很值得我国特别是相关项目区学习借鉴。
(五)联邦德国的优良生态环境状况发人深省
出访团所到之处,无不强烈感受到优美清洁的农业生态环境,考察活动途经的德国、荷兰农村地区,一望无际的草场绿地、蓝天白云和清新空气映衬下的乡村现代化的人居生活,以及民众对资源环境保护的意识,都给成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记忆,深深激发了每位成员要做好中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感到加快制定和完善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律体系、促进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快速健康发展、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差距刻不容缓。要进一步加强同欧盟在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方面的广泛交流合作,以争取更多地引进发达国家的管理理念、有效措施、援助资金、先进技术,促进中国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