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惠农政策在株洲地区落实情况调查
文章来源: 原创 作者:本站 时间: 2010-12-22 00:00:00中央惠农政策在株洲地区落实情况调查
九三学社株洲市委
发布时间:
“十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受到了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拥护。而好的惠农政策是否真正落实到位,农民群众又是否真正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七月中旬,就这一问题,九三学社株洲市委组织调研组分赴“南四县一市”开展调研,本着听取群众第一呼声、了解真实情况的原则,通过座谈、走访、查阅文件资料等形式,深入到各县、镇、村、相关部门和农户家中,认真、细致地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对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形成一些初步的思考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惠农政策类别繁多
近年来,我国实施的惠农补贴涉及面广、类别繁多,据调查,株洲地区主要涉及到两补资金,农资综合直补,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补贴,养殖大户补贴,安居房建设,农村低保,农村大病救助,五保户补贴,新农合,农村改水改厕,家电下乡补贴,农机具补贴,新农保,再就业培训补贴,移民补贴,人畜饮水工程补贴,水稻、棉花、油菜保险,能繁母猪保险,退耕还林补贴,生态公益林和长江防护林补贴等二十三项。惠农不再是单一一个项目或是某一个领域,而是中央对农村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关注和支持。
(二)各项补贴落实到位
就调查情况来看,惠农政策在株洲地区执行到位,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据统计,株洲县财政局去年发放的惠农补贴就有16项:其中社会保障类五保户补助138.54万元、农村低保16.74万元,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资金补贴34.77万元;农业类早稻良补321.1万元、粮食直接补贴487.16万元、油价综合直补2908.45万元;畜牧类能繁母猪补贴217.51万元;林业类公益生态林补贴192.82万元、退耕还林补贴673.44万元;新农村建设补贴类家电下乡补贴331.38万元、汽车下乡补贴215.74万元、摩托下乡补贴255.38万元;计生补贴类计生奖励扶助98.71万元;移民补贴类库区移民补贴637.74万元,其他补贴类精减退职人员补贴45.17万元、起义投诚定期生活补助和救助2.34万元。该县群众每年直接受益近7000万元。
二、具体做法
从调查情况来看,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在各县(市)得到了较好落实,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了“四个到位”:
一、加强领导,认识到位
为保证党的惠农政策在基层执行不走样、显实效,各县(市)将此项工作作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成立了由县(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县(市)政府统筹协调,县财政、民政、农牧、林业、教育、卫生等部门牵头组织,乡(镇)、村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层层抓的工作格局,确保了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把握关键,措施到位
惠农政策能否切实落实到户,关键在惠农资金的发放上。各职能部门对各项补助资金按补助政策核算到受益农户,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实行“一卡通”方式直接划入农户个人存款帐户,减少了中间环节,有效防止了村、社干部集中领取和亲朋、邻居代领现象,保证了资金发放的及时、准确和安全。
三、吃透政策,宣传到位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省、市出台的各种惠农政策措施越来越多,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这些政策,各职能部门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在自身吃透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发放公开信、张贴宣传资料、网络、广播、电视等宣传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各级工作人员还定期不定期地进村入户,向农民群众宣讲惠农政策,使大多数农民群众做到了心中有数,提高了政策的知晓率。
四、公开公正,监督到位
为了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户,各县(市)组织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成立专项资金审查、检查组,对各项资金的拨付、兑现、使用情况多次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有效杜绝资金滞留、挤占、挪用等现象发生。同时,通过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等方式,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反映的问题,有效防止了违反政策的现象和由此引发的上访事件。
三、主要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强,偏远地区群众政策了解不够
近年来,各项惠农政策层出不穷,但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在农村的宣传广度、深度不够,一些偏远地区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较低。即使有些农民对各项惠农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一些具体的发放程序和有关要求了解不够,有关政策规定掌握得不透,造成了误解和工作上的被动。
(二)申领程序繁琐,群众办理领补手续比较费力
有的补贴申领所需资料多,群众往返路途远,极为不便。比如家电下乡,需要发票、存款卡、身份证、户口本、直补卡,而有的群众身份证与户口本存在误差,需要来回更改,费时费力。
(三)缺少专项经费,难以保证惠农工作有序开展
当前,惠农政策涉及的项目多,工作量繁重,信息跟不上,经费缺乏。各项惠农资金都是专款专用,补贴资金100%发放到农户,而宣传资料、申报复印资料、基础资料的人员调查摸底、人员工资等落实政策的活动经费,均由乡村两级负担,而乡村两级根本无任何经济来源。所以在核实基础资料时可能存在从简、从快行为,造成基础资料核实不到位。如在种粮补贴的落实过程中,由于一些村组干部待遇低,而每季农作物生产情况复杂多变,计算面积花工多、难度大,有的村在统计村民实际生产面积时,为图省事,便把土地承包面积人生为生产面积上报。由此便出现一些地方耕地荒芜了或转包他人,土地承包都仍能得到补贴,而真正耕种这块土地的人却得不到补贴的怪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让国家多花了资金,却没起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反而造成负面影响。
(四)资金过于分散,补贴政策实际效果值得研究
1、强农惠农资金点多面广,由于资金过于分散,降低了资金效益。据统计,各县(市)强农惠农资金分配涉及至少二十几部门和单位。资金分散则效益必然低下,这如同“一个手指和一个拳头”的道理。
2、某些到户的资金补贴政策产生的实际效果值得认真研究。如农民种粮补助由于金额少、种田的与不种田的一样补等因素,农田抛荒现象难以遏制。家电汽摩补贴由于国家限定了销售价格,不能砍价,农民认为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补贴,而真正得到补贴的是企业。
(五)存在地区差异,补贴项目设置不是十分合理
由于各县(市)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的购买力还存在较大差异,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的需求也不一样。而各地农业的种植结构和优势农产品区域不同,所需的机具种类则当然不同,这就出现了某些惠农补贴项目在个别地区的设置不是十分合理现象。
四、对策与建议
认真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件大事,是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一项具体措施,是惠及千家万户的一件实事,社会关注,百姓关心,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至关重要。通过调研,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政策宣传,最大限度发挥效应
一是建议政府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相关职能部门要带头学习、研究、掌握、运用好强农惠农政策,认真查找、整改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造福于民。二是采取形式多样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通过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和掌握政策,增强干部群众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执行力和操作力,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三是着力培养一批惠农政策明白人,使各项惠农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进一步严格政策标准,规范兑付操作程序
一是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使用和监管的长效机制。各主管部门要严格把握政策范围,严格执行政策标准,进一步核实因退耕还林、土地征用、人口流动、税费改革前瞒报少报的面积以及土地承包时按三级九等折算等不准确问题,该变更确认的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制定相关办法据实确认变更,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人、落实到户。二是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增加政策落实的透明度。对普惠项目,要摸清底数,抓好落实,对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不能普惠的政策,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简化兑付流程,真正体现在惠农政策面前人人机会均等。
(三)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对惠农政策项目从登记到发放各个环节上,都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审计、监察和财政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强各个环节,各个项目资金的监管,严防惠农资金被截流、套取,确保惠农政策在落实工作中不走样,保证惠农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使各项惠农补贴按时、按标准发放到农户手中。
(四)进一步调整补贴方向,科学设置补贴项目
1、支农资金必须整合集中使用,开成“拳头”力量,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上级财政部门要从机制上体制上改变当前支农资金分配点多面广的做法,将上级各部门分散的惠农资金纳入对县级财政的一般转移支付,让县级政府能根据县情乡情合理安排使用支农资金。
2、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户各项直补政策的研究,改进措施,提升效果。如种粮补贴可放在收购环节进行,与收购产品的数量挂钩,补给种植农产品的农民,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真正种田的人得不到实惠这一问题,更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3、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设置补贴项目。现在国家对汽车、家电等都实施补贴,而农用运输机械的补贴却还是空白。建议增加农用运输和作业机械的补贴种类,增加先进机具的单机补贴额。另外,建议农机主管部门在制定农机发展规划时,应结合推广示范经验和各地的实际情况,不断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种类和范围,让更多的机械进入补贴目录,让农民根据需要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确保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在各地得到普及应用,使广大农民从项目实施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同时,还建议上级部门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补贴力度。
(五)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服务水平
各项惠农政策主要靠村组两级干部去落实。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素养、能力建设,提高经济待遇,提升服务水平,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要加强对村组干部的培训、教育,加强日常管理,促其认真履职,提高服务到位率,提升群众满意度。要加强过程管理,着力提高惠农政策基础信息录入的准确率,避免和减少工作失误。
(六)进一步落实专项经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惠农政策工作经费主要是用于工作人员培训,开展基层网络化建设和添置乡村惠农政策公示栏、宣传栏等硬件设施和各种媒体宣传费用以及打印复印资料费用。乡村两级经费无来源,建议建立按上年度惠农资金支出总额或服务对象人数的一定比例安排工作经费的机制,确保基层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不增加乡村两级负担,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