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海里找一句知心话——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文章来源: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作者: 时间: 2025-07-25 00:00:00 

【读书分享】在人海里找一句知心话——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png

刘震云的笔像把钝刀,割开普通人日子里的褶皱,露出藏在里头的血肉。《一句顶一万句》里的人,一辈子都在找个能说上话的人,这事儿听着简单,真要找起来,比登天还难。

杨百顺改了三次名字,从卖豆腐到杀猪、挑水、种菜、卖馒头……干过的营生能编本小册子。可换得再多,心里那点空落还是填不上。跟吴香香过了几年,说的都是柴米油盐,没一句能钻进心里去。后来吴香香跑了,他抱着养女巧玲走夜路,以为这孩子能做个伴,偏偏又丢了。黑灯瞎火里喊巧玲的名字,回声撞在土墙上碎成渣,那才是真的孤独,不是没人说话,是说了也等于白说。

牛爱国与妻子庞丽娜的婚姻破裂,正是因为“她说的话他听不懂,他说的话她也不爱听”。这种交流的断裂比任何具体矛盾都更具破坏力,它让人在最近的物理距离中感受到最远的心理距离。但牛爱国比杨百顺强点,遇到过章楚红,可最终还是要分开,就像地里的庄稼,长到顶好的时候总得遇上场雨。他揣着那几句知心话走南闯北,后来才琢磨透:世上人多如牛毛,能说上贴心话的,千里挑一都嫌多。

这些人活得太实在了,实在到让人心里发紧。杀猪的老曾、剃头的老裴、开染坊的老蒋,一辈子守着个小摊子,计较着几分几厘的利,可心里都揣着个念想。不是发大财,不是出大名,就想找个能听自己絮叨的。杨百顺他爹杨玉清,跟人吵了一辈子架,临了躺在炕上,还想跟儿子说句软话,偏偏儿子早走了。这就是普通人的日子,天大的事没有,可桩桩件件都硌在心里。

时间在书里像条老河,慢慢悠悠地淌。杨百顺的故事过了几十年,到牛爱国这儿,还是老样子。改朝换代了,路上跑的车不一样了,可人心底的那点渴盼,半分没变。就像村口的老槐树,年年发新芽,根却还扎在原来的地方。刘震云告诉我们,在平凡人生中,“对的人”不是锦上添花的奢侈品,而是维系生命意义的必需品。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刘震云的寓言显得尤为深刻。我们被无数声音包围,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孤独;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联系方式,却更难找到“说得着的人”。有时想找个人说说话,翻遍手机通讯录,最后还是把手机关了。群里几百号人天天聊,可真遇到事了,能半夜叫出来的没几个。刘震云写的哪是过去的事,分明就是现在的我们。

我们或许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际关系,那些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对话,那些能与我们“说得上话”的人,原来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在这个意义上,刘震云不仅写了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更写了一份关于如何生活的朴素指南:在平凡中寻找不凡的连接,在沉默中等待那句真正能顶一万句的话语。

合上书页,忽然想起巷口卖煎饼的老两口,天天拌嘴,可老头总记得给老太太多放个鸡蛋。他们大概就是找到那句“顶一万句”的话了吧,不用挂在嘴边,藏在摊煎饼的滋滋声里呢。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电话:0731-88854324
Copyright ©2018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 湘ICP备15014209号-1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