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薪火·湘聚力量】王艳华:以赤子之心,筑九三学社武冈支社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作者: 时间: 2025-08-27 00:00:00编者按
今年是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八十载风雨同舟,九三学社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行,弘扬“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凝聚智慧力量服务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立足界别特色,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一批社员积极履职尽责,在科技创新、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即日起,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推出【九三薪火·湘聚力量】特别报道,通过不同领域的典型人物故事,全景展现湖南九三人在服务大局中的使命与担当。
让我们走近这些社员,看他们如何以自身所长服务社会,在躬身实践中诠释知行合一,于平凡岗位上书写新时代参政党的初心答卷。
以赤子之心
筑九三学社武冈支社发展之路
在武陵山脉绵延的褶皱里,武冈这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县城,见证着无数奋斗者的身影。
而在民主党派发展的星河中,九三学社武冈支社从最初微弱的星火,成长为照亮寒门学子求学路、温暖万千人心的璀璨光芒。这束光的背后,饱含着九三学社武冈支社主委王艳华十余载如一日的坚守与耕耘。
她以赤子般的热忱,在困境中拓荒播种,用智慧与担当培育希望,传承和发扬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将初心和使命深植于这片土地,成为推动地方发展、传递人间大爱的坚实力量。
艰难筹建:开启武冈支社履职之路
时任武冈市法院干警的王艳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九三学社的历史,邓稼先等九三学社前辈“科学报国”的精神像一束光,照亮了她心中的理想主义角落。
她积极向九三学社组织靠拢,认真学习统一战线理论知识和九三学社社史,并向九三学社组织提出入社申请,2011年成为了九三学社的一员。入社后,她发现周围的人对九三学社的了解并不多,于是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走进科研站、医院、农业局……宣传九三学社的历史、人物,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九三学社。在她的努力下,申请加入九三学社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多。
第二年,上级组织决定在武冈市成立基层组织,王艳华主动请缨参与基层组织成立的筹备工作。然而,摆在她面前的是重重困难。
“支社成立前期的筹建工作很艰难,自己本身没有经验,当地发展的社员并不多,再加上很多人对民主党派的不了解,要在地方成立一个组织很不容易,那段时间心里其实有着巨大的压力。但是我都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有时候到了深夜,突然想到一个什么思路,就会从床上爬起来写在笔记本上。”王艳华笑着回忆,而她的眼中仍旧闪过一丝怅然。
王艳华严格按组织发展程序,通过民主协商和界别推荐,吸纳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为了一个合适的办公场地,她与多方反复沟通协调;面对繁琐的架构搭建工作,她熬夜查阅资料、撰写筹备方案……
武冈支社成立时的合影
在上级组织指导和中共武冈市委的支持下,王艳华与筹备组成员克服重重困难,九三学社武冈支社于2012年10月18日正式成立,王艳华当选为支社第一届主任委员。在成立会上,她表示:“将团结全体社员,发挥界别优势,为武冈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让她没想到的是,这场从零开始的“拓荒”,竟从此与无数寒门学子的命运紧紧相连。
创新助学:以行动打响社会服务品牌
党派工作如何开展?这是支社成立初期,摆在王艳华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要让新成立的九三学社武冈支社在武冈有效履职尽责,必须围绕武冈实际,打造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履职品牌。”王艳华说,她得知九三学社有社会服务项目,同时又了解到中国助学网在湖南的助学活动很成功,社会反响很好。武冈作为武陵山片区贫困县,有许多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由此萌生了助学的想法。
武陵山区作为贫困片区,彼时脱贫攻坚尚未全面铺开,因病致贫、因家庭变故等原因导致不少家庭陷入困境,生活困难,这类家庭的孩子就学也成了难题。
“我们支社虽然小,但是通过努力能为一个孩子解决学费,就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2013年,她和支社社员踏上了首次助学帮扶之路。
为确保信息真实可靠,王艳华制定了“三维核查法”,从学校、村支两委以及实地走访三个维度了解贫困学生的情况,并建立包含视频、照片、文字的“立体档案”。
她带领社员们利用周末时间,自带干粮、爬山越岭、披星戴月,行走在乡野村间,到每个孩子家中做家访,了解并记录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山路难走、车子陷进泥坑、遭遇暴雨、一次找不到人等情况时有发生,但这些困难从未阻挡他们的脚步。
两个多月时间,他们跑遍武冈18个乡镇(街道),为30名孩子建立了详细档案,得到中国助学网站的高度认可。
2015年1月,在武冈一中举行了“同心温暖”爱心助学捐助仪式,30名孩子获得助学金。
此后,王艳华和支社成员对受助学生的关怀从未间断,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业,更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家庭生活。每年的开学季都会为孩子们送上新学期的礼物,逢年过节下乡走门串户,为贫困家庭送物资、送温暖。
在助学过程中,王艳华还创新工作方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加入。她用实际行动让助学帮扶成为九三学社武冈支社履职的特色品牌,也让支社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长情坚守:用陪伴书写支社温暖篇章
在王艳华的手机里,存着许多来自受助学生的短信。“王阿姨,我考上研究生了!”“王阿姨,我今天第一次领到工资,想拿出500元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这些跨越时光的问候和爱的回馈,见证着她与孩子们之间超越血缘的亲情。
2014年,正在上初中的小许第一次见到王艳华,全程低着头,冷淡又疏离、寡言少语。那时的他寄住在姑姑家,因家庭变故性格孤僻又敏感,很少与外界接触。
小许回忆道:"但是王阿姨并没有因为我这样的性格而放弃与我的交流,她很温柔,很有耐心。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交流开导,我从沉默寡言变得愿意与人交谈。"他感慨地说,"没有这些叔叔阿姨的帮助,我可能初中毕业就打工去了。"如今,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小许已经在湘潭大学读研究生,现在已然是一名阳光开朗的大男孩。
王艳华对其爷爷奶奶也关怀备至。每次到乡下,她都会仔细询问老人家的身体情况、家里的收成、生活居住情况等。
“很感谢她们的帮助与开导,让我现在还能够继续在学业上深造。”如今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他表示,会继续努力,将来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同样难忘的,是小李记忆中那个寒冬日。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刚生下二胎不久的王艳华,不顾产后身体未愈,驱车来到小李家中看望她和弟弟。小雨让路面变得泥泞湿滑,天色也在暮色中渐渐暗沉。见到王艳华一行人的到来,儿子儿媳均已去世的小李的奶奶一把拉住王艳华的手,泪水夺眶而出,她激动说:“王阿姨,你真的是个难得的好人啊!”。
她顾不上一路的疲惫,立刻仔细查看屋内居住生活情况,看看有没有柴火,有没有棉被,又拿出特意带来的保暖衣物,亲手为孩子们穿上。
临走时,老人颤颤巍巍地捉来自家养的土鸡和摘了一把新鲜青菜,执意要王艳华收下。王艳华连连推辞,老人急得直掉眼泪,她才无奈收下青菜,坚决地把母鸡塞回老人手中:“您留着给孩子补身体,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接着她又继续前往20里外的另一个受助家庭。
高考志愿填报时,王艳华化身 “志愿军师”。三天里,她从早到晚辗转于小刘等毕业学生家中,依据成绩、兴趣与就业前景,细致列出志愿建议。
助学中,王艳华深知贫困给孩子们带来的心理创伤。她化身 “心理导师”,给予精神陪伴与疏导。这份长情坚守,不仅温暖了受助学生,更让九三学社武冈支社成为武冈人民心中温暖有爱的存在。
信仰之光:在坚守中诠释九三精神
随着助学影响力的扩大,王艳华发现,自己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企业加入进来,而她也从“执行者”变成了“链接者”。
2017年的一个深夜,王艳华接到一个特殊的求助电话。法院受理的一起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小刘的母亲因丈夫和女儿相继离世,独自抚养两个孩子,负债累累。
“王阿姨,我怕妈妈被抓走,我不想失去她。”小刘在电话里哭着说。王艳华连夜联系爱心人士,第二天清晨,她们一起带着筹来的 数万元现金赶到法院。
申请执行人被这份诚意打动,同意减免部分债务。如今,小刘的姐姐已参加工作,他自己也在读研究生,每逢节假日,姐弟俩总会为“王阿姨”准时送来问候。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无穷。” 王艳华开始搭建 “线上+线下”助学平台:线上通过中国助学网站发布学生信息,线下组织各类公益等活动。
在她的推动下,武冈支社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定向帮扶”机制,吸引了广州、长沙等地的爱心人士主动加入。她联系发动11个商会、70余个企业、130余名爱心人士参与,并灵活融入中国助学网助学平台,形成强大的爱心助学团体。她筹集40万元在武冈市职业中专开设2个“九三.军成班”,资助100名学生完成学业。2021年12月,通过她的努力,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会、九三学社深圳市委、深圳吉尊玛慈善基金会及湖南、广东爱心团队共赴武冈市开展爱心助学公益活动并走访部分贫困学生。之后,深圳吉尊玛慈善基金会“OTO助学圆梦计划”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武冈实验中学启动,开展长期助学活动。每年对高一贫困家庭学生开展助学活动,承诺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实现理想。
十余年助学路,王艳华遭遇过质疑,经历过挫折,却从未想过放弃。
作为湖南省人大代表、邵阳市政协委员,王艳华将助学帮扶中的观察和思考,转化为一件件建议与提案。近年来,她就脱贫攻坚、关爱留守儿童、乡村振兴等方面撰写了20余件建议与提案,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和采纳。
“我们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让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如今,武冈支社助学范围从中小学、高中扩展到大学、研究生乃至出国深造,通过开设同心班、同心助学活动、OTO助学圆梦计划、直接帮扶和爱心购等方式,累计筹措资金300余万元,帮扶困难人员1100余人,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王艳华也先后获得“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先进个人”“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等荣誉。但在她看来,最珍贵的荣誉,是孩子们发来的一条条报喜短信,是走访时老乡们握着双手发自肺腑的一声声“感谢”!更是孩子们学业有成回馈社会时一张张灿烂笑脸!
王艳华用十年时光,将九三学社武冈支社从一个新生组织,发展成为在武冈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她用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在武陵山区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九三学社武冈支社的精彩篇章。
未来,她和支社成员将继续坚守初心,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与希望,在武冈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彰显九三学社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