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质生产力”背后的认知——读《读懂新质生产力》有感
文章来源: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作者: 时间: 2025-04-24 00:00:00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随后在多次重要会议上,新质生产力被反复提及,其内涵也逐渐丰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连续两年成为全国两会“C位”热词。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带着这个问题,我一口气读完了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教授编著的《读懂新质生产力》。该书从系统论视角,以“要素—结构—功能”为基本分析框架,围绕科技创新、新型工业化、产业链布局、新型生产关系、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等关键议题,深度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发展路径,为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机遇提供重要参考。
结合目前企业面临的因科技革命而带来的新挑战,《读懂新质生产力》中隐含的逻辑是:适应不了技术变革的企业将被无情淘汰。它无形中揭示了技术变革的不可逆趋势,但我们不能将这种技术变革趋势视为无需反思的绝对善: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我们如何拥抱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在于如何驯服这头技术巨兽,使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而非资本增值。
当我们的外卖派送员坚持在大数据核算规定时间内豁出性命将价值低廉的速食快餐送到客户手中,当六旬菜贩被迫适应电子支付,当传统工匠被要求学习3D打印……这些“转型”过程中的文化断裂与认知危机,是否一定是“新质生产力”的“标配”?我们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某些工业企业与资源型企业所经历的转型阵痛,不能忽视“社会底层”人物的声音。毕竟,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区分“技艺”与“智慧”的深意正在于此——仅有生产能力而无反思能力的社会,终将迷失在自我创造的迷宫之中。我希望当我合上这本书重新谈论新质生产力时,除了那些炫目的技术指标,更多的是社会对人类基本生活需求作出的深刻思考。唯有如此,生产力的“新质”才能真正成为人类解放的工具而非新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