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中永恒的怒涛——读《一寸河山一寸血》有感

 文章来源: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作者: 时间: 2025-05-10 00:00:00 

微信截图_20250512083623.png

今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当我的手指划过《一寸河山一寸血》泛黄的纸页,那些铅印的文字似乎仍渗着硝烟的味道,那些血与火的画面仍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穿透时间的屏障,仿佛还能听见八十多年前的枪炮声。这部作品带给我的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重新认识,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

透过作者的文字,我望见先辈们浸血的背影。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书中对衡阳保卫战的描写尤其令人动容——方先觉将军率领的第10军将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用刺刀、石块甚至牙齿与日军搏斗,最终全军伤亡达百分之九十。这样的细节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作者关河五十州用他饱含深情的笔触,让这些被时光尘封的英雄重新站在我们面前,他们满身血污却目光如炬,衣衫褴褛却脊梁挺直。那些被时光掩埋的呐喊与挣扎,那些被教科书简化的牺牲与抉择,在字里行间重新获得了温度与重量。

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那些运筹帷幄的将军,更是无数无名的普通士兵。在描写台儿庄战役时,作者记录了一个细节:一位士兵双腿被炸断,仍坚持用双手爬行投掷手榴弹,最终与日军同归于尽。这样的故事在书中比比皆是,他们或许没有留下姓名,但正是这些普通人的非凡勇气,诠释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深刻内涵。这让我想起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话:“历史的伟大在于普通人在非常时刻展现的非凡品格。”

合上书页时,掌心的温热还未散去。暮色中高楼渐次亮灯,仰望星空,那些闪亮的星辰仿佛就是书中英灵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这个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新时代。抚今追昔,我忽然明白,那些长眠地下的英烈们最怕的可能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是否还记得民族危亡时刻的铮铮誓言?在硝烟散去的今天,我们是否还保有先辈们那种“誓死不当亡国奴”的血性?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像一记警钟,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和平;缅怀先烈不是为了区分你我,而是为了凝聚民族精神。站在两个百年交汇处回望,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沉痛的记忆,更是一部关于文明存续的百科全书。当芯片制裁取代了坦克集群,当文化渗透代替了军事占领,新时代的“无形战场”更需要传承那种“宁断头颅,不折脊梁”的民族气节,更需要发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更需要彰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团结的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电话:0731-88854324
Copyright ©2018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 湘ICP备15014209号-1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