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省两会】九三学社好声音(三)

 文章来源: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公微 作者: 时间: 2024-01-28 17:20:39 

1月23日,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1月24日,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担任省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九三学社社员们进入两会时间,集中展现他们一年来的履职成果。让我们听听他们带来的“好点子”,发出的“好声音”。

省人大代表 李少阳

图片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

李少阳:大力建设警务志愿者队伍

“警务志愿者构建了‘公安警察+社会志愿者’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新模式,盘活了警务资源,延伸了警务触角,拉近了服务距离,激活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1月26日,省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李少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大力建设警务志愿者队伍,助推平安湖南建设。

李少阳介绍,基层公安工作任务复杂繁重,基层警力不足、精力不足等难题长期普遍存在。警务志愿者是深化群防群治工作,解决警力不足的好办法。目前,国内已涌现出了江西“浔城志警”、浙江“红枫义警”、云南“护小侠”义警等多个典型代表。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把‘看得见、摸不着’的群众力量凝练成‘用得上,靠得住’的群防群治力量。”李少阳认为,对湖南来说,大力建设警务志愿者队伍,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化群防群治工作,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是现实所需,意义重大。

李少阳建议,以“枫桥经验”为引领,围绕“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工作理念,完善组织体系,提高警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化程度;健全培训制度,提升警务志愿者队伍素质和技能水平;加强服务保障,完善警务志愿者队伍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大宣传报道,营造警务志愿者队伍建设良好氛围。

乡村和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前沿阵地”。李少阳建议,重视发展乡村和社区警务志愿者队伍,做到一村一名警务志愿者,共同参与乡村和社区治安防控工作。

李少阳: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作为数字经济最核心、最活跃的新型生产要素,数据不仅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也是提振实体经济活力的源头活水。”1月26日,省人大代表、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专职副主委李少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加快出台《湖南省数据条例》,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为什么带来这一份建议呢?李少阳说,这源于九三学社省委会过去一年的调研。

受中共湖南省委委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会调研组就“加快构建数据制度体系,促进湖南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主题,开展2023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围绕探索区域性数字经济发展差距背后的制度根源,调研组深入长沙、广州、上海等地,走访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收集相关资料600余份,召开8场专题座谈。

通过深入考察调研,调研组发现湖南数字经济潜力加速释放,但在数据制度建设方面相对滞后。

李少阳随即给记者举了个例子。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立足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建立了湖南省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确定了25个可以对外开放的信息资源目录,开放数据集503个。目前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和省直部门相关系统分别向社会开放数据仅20.4万条和162万条。长沙和湘潭归集数据分别高达189.3亿条和48亿余条数据,但两市开放数据总共不足1亿条,其余市州开放的数据更少。“由于尚未出台国家层面的上位法,湖南省地方立法也还缺乏刚性规定和明确指引,也未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加之数据开放风险隐患大、成本高,导致大量被归集的公共数据多处于‘锁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因此,李少阳认为,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对促进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希望《湖南省数据条例》应重点规定:明确数据治理机制,强化数据权益保护,促进数据开放共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强化数据安全保护等几方面内容,如:加快建设数据交易市场运营体系,发展数据交易服务机构,探索构建数据资产评估制度,开展数据资产凭证试点,加强对数据交易价格的指导,加强对数据要素市场的监管,等等。

省政协委员 陈洪松

图片

九三学社省委会副主委、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

陈洪松:加快农科成果转化 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2024年湖南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着力抓好“三农”工作,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35万亩以上。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

省委、省政府对农业的重视,让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省委会副主委、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陈洪松十分兴奋,因为他今年带来的提案就与农业有关。

陈洪松在提案中提到,湖南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以“九州粮仓”“鱼米之乡”著称,是我国传统优势农业主产区。

2023年,湖南水稻种植面积、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生猪出栏、存栏数均居全国第二,油料、蔬果茶、淡水产品等产量居全国前列。

不仅如此,湖南还有着农业院士多、创新平台多的科技优势,但农业发展依然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低等问题。

为了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推进湖南农业现代化,陈洪松建议,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全省统筹、区域联动,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主体功能分区和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山地丘陵区、平原湖区自然资源优势,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种养加一体、产加供销贯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利用耕地、林地、草地、水面等多种农业资源,优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同时,陈洪松建议引育农业科技人才,强化农业现代化科技支撑。围绕现代农业建设需求,加大农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引育一批具备全球战略眼光、拥有农业领域顶尖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农业科技战略人才。聚焦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从单一型农业产业人才向复合型产业人才转变,培养熟悉不同产业、不同业态、不同模式以及具备跨界融合能力的农业人才。大力培育全产业链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着力强化高质量农业科技供给能力。增加经费投入,加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与高素质农民培训,组构、稳定一批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科技支撑能力。

“与之同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也很关键。”陈洪松表示,要推动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强强联合,增强农业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能力和前瞻性技术攻关能力。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建制化、体系化和综合化优势,建立科研院所与高校定位合理、优势互补的科技力量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实验室、野外台站、基地、产业园区的研究与示范作用,加快构建全覆盖型农业农村发展科技示范网络体系。推动政产学研金用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完善成果转化收入分配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省政协委员 吴卫

图片

湖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主任、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吴卫: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

“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1月24日上午,湖南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消费”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国货“潮品”、湘品湘用等新增长点。

如何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如何培育消费新热点?今年省两会,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此展开热议。

“当前,消费市场总体回暖,要将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今年省两会,省政协委员,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主任、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吴卫带来《关于优化消费环境 提振消费信心的建议》。

2023年,省商务厅、省财政厅联合各市州开展“惠购湘车”汽车促销活动,带动了一波汽车消费。吴卫建议,还可进一步提高促消费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针对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此外,还可以扩宽消费者的融资渠道,提高城乡居民在购车、购房、教育等方面的便利性。

吴卫建议,优化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消费者解决后顾之忧,进一步提高消费意愿。

让老百姓敢于消费、放心消费,还需要良好的消费环境保驾护航。吴卫建议,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社会共治体系,加强消费者组织建设,加大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监管,畅通维权渠道,完善维权机制,推出纠纷在线调解、先行赔付、异地维权、线下无理由退货、诉调对接等举措,创建放心消费环境。

省政协委员 郝威

图片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

郝威:培育更多“从0到1”的引领性原创成果

“要面向前沿新兴领域,优化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创新生态。”1月25日,省政协委员、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郝威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

身为科研工作者,今年省两会期间,他将目光对准科技创新生态相关问题,并针对基础研究优势领域与重点产业发展难以匹配、科技成果向实践应用的转化率不高等现实难题提出建议。

郝威建议,加大自然科学基金及重大、重点类研究项目对新兴研究领域支持力度,围绕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布局前瞻性基础研究;聚焦长沙市“1+2+N”先进制造业集群、智慧交通、智能驾驶、新能源等领域布局产业应用创新研究,加强相关重大/重点科技研发计划资助。

此外,郝威建议,选择研究优势突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结合我省产业发展方向,加大对面向社会重大需求的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培育产出更多“从0到1”的引领性原创成果。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引进回湘人才的关注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打破现有学科边界,提升应用学科基础研究能力。”他表示,还可积极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共建联合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共同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

当前,长沙正在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郝威认为,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同时,要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参加或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支持我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组织同国际对接,完善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和监管框架,提升国际话语权。

省人大代表 刘炫伶

图片

衡阳市大成赏石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衡阳市奇石文化博物馆馆长

刘炫伶:规范非医疗急救转运市场 加大价格欺诈等打击力度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和医疗服务需求增长,非急救转运服务逐渐成为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和特殊群体需要救护车转运才能抵达、离开医院。在今年的两会上,省人大代表、衡阳市大成赏石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衡阳市奇石文化博物馆馆长刘炫伶建议,规范非医疗急救转运市场行业,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为更多市民的健康提供保障。

“目前非医疗急救转运市场存在服务标准不一、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特别是价格不透明是一直以来的‘诟病’。一些非正规机构为降低成本,可能存在设备不完善、人员资质不足等问题,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刘炫伶说。

为此,她建议,我省对非医疗急救转运市场进行规范,为更多患者的转运提供保障。“政府应制定非医疗急救转运行业的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明确服务内容和质量要求。加大对机构的资质审核力度,确保其具备提供服务的基本条件。”

同时,加强质量监管,建立非医疗急救转运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机构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对于服务质量低下的机构,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责令其整改。“还要建立投诉处理机制,设立非医疗急救转运服务投诉热线,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曝光力度,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在推行价格透明化方面,刘炫伶建议,建立非医疗急救转运服务的价格公示制度,要求机构在提供服务前向患者明确告知价格明细和收费标准。“加大对价格欺诈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刘炫伶:实施天然气同网同价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1月25日,湖南省人大代表、衡阳市大成赏石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衡阳市奇石文化博物馆馆长刘炫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议实施天然气同网同价。

2022年3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要求“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稳妥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

当前受市场供求关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同省份、同一省份不同城市之间天然气终端价格相差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天然气的推广。

2023年12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核定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的通知》,首次分区域核定了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的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天然气管网“一区一价”的落定,将加快形成“全国一张网”。

刘炫伶说,目前我省各市州天然气价格不一,天然气市场化竞争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有所差距。

刘炫伶说,以衡阳市为例,非居民用气价格3.257元/立方米,排全省第2,比长沙市高出0.528元/立方米;其中包含管道运输价格0.333元/立方米,而全省有4个市州管道运输费用为0。天然气价格差异,对各市州公平开展招商引资、支持企业发展等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刘炫伶认为,实施天然气同网同价,有利于促进各市州公平竞争,有利于全省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走在前、当表率、做示范。

刘炫伶建议,一方面进一步核准天然气长输管道运输费用,在确保管网运营企业收回投资成本、留有盈利空间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管道运输费用,向用气企业让利。另一方面加快组建国家管网湖南公司,实现全省天然气管道一体化,实施省内天然气长输管道同网同价。

省政协委员 纪雄辉

图片

湖南省农科院农环所所长

纪雄辉:加快推广水稻-水牛种养循环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湖南怎么来打造新的发展引擎,推动农业再上一个台阶?今年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省农科院农环所所长,博士、二级研究员、国内知名土壤学家纪雄辉关注绿色种养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他提出,加快推广水稻-水牛种养循环新模式,传统农业向种养耦合、生态高值化转型,实现生产与生态效益双赢,服务区域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湖广熟,天下足。湖南是水稻大省,2023年种植面积、总产均居全国第一。以看问题的眼光出发,纪雄辉调研发现,以分散经营为主的种植业与集约化养殖业存在脱节;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率低,在秸秆禁焚的政策背景下,还田病虫害危害大、离田成本高;区域内农业产品非平衡供给,与人民群众对优质、绿色、健康等多功能优质产品的需求之间还存在距离。

突破方向在哪里?纪雄辉提出了水稻-水牛种养循环这把解题“钥匙”。

在传统农业时代,水牛是南方地区农民耕作的得力帮手。纪雄辉还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放水牛的经历,“老一辈人多少都有点‘水牛情结’。”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升,用水牛耕田的人越来越少。水牛的功能性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数量也随之一路下降。生活于环洞庭湖区域的滨湖水牛,就是其中之一。

“水牛以水稻秸秆为饲料,可以处理大量无法焚烧的秸秆。牛粪制成有机肥后还田,又可以提升土地肥力。另外,残留于秸秆上的重金属,也可以通过水牛进行稀释。”在纪雄辉看来,水牛正好补齐了秸秆资源化利用、绿色农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湖南集聚了亚热带区域农业的自然与社会经济要素,复合农业景观具有多功能性,国土资源空间利用潜力大,是践行‘大食物观’和‘向农业多种功能要效益’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自然条件最佳区域。”他在提案里进一步写道。

具体来说,我省可在多年成功探索秸秆收集-打捆-裹包一体化设备的基础上,研发水稻秸秆饲料化收储加全程机械化;研发高饲用价值水稻和冬季牧草品种及其“粮-草”周年高效轮作模式;构建滨湖水牛遗传复壮与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体系,开发优质水牛肉和水牛奶产品;集成水牛养殖废弃物有机堆肥与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技术;构建适于典型生态区域的“粮-草-畜”生态高值种养耦合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

实践中,水稻秸秆饲料化利用已有案例。2023年,我省依托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在益阳南县对沿河堤村、太阳山村、港口村的秸秆饲料化利用实体进行扶持。通过村集体领办经营模式创新,实现每个点年处理秸秆1万吨以上,助力村集体增收100万元以上,有效减少秸秆焚烧火点。其中,太阳山村通过技术模式创新,每加工1亩秸秆,能回收水稻机械化收割损耗稻谷13斤左右,可为每亩增加1%的粮食产量,实现了粮食增产、村集体增收、社会增效。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水稻综合开发利用大有可为。”纪雄辉表示,我省可加强政策引导,建立以村集体为核心、种养加工多家专业合作社联动的水稻-水牛种养循环经济模式。

他建议,选择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建立示范基地,建设以村集体组织为主,种粮、养殖等多家合作社协同,依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所、省农科院、岳阳市农科院技术支撑的中小型水牛养殖场和水稻绿色种植基地,构建南方“粮-草-畜”生态高值种养耦合模式,支撑屈原国家农高区创建,促进乡村振兴。

据悉,2022年至今,屈原管理区建成了500头规模的高标准滨湖水牛养殖场,现存栏滨湖水牛200头,水稻-水牛绿色种养循环产业模式已经初见成效。

省政协委员 李波勇

图片

郴州市政协副主席

李波勇:切实抓好“30条” 让湘商在湘更吃香

“切实抓好‘支持民营经济30条’的有效落地,是当前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1月25日,省政协委员、郴州市政协副主席李波勇在工商联界别小组的发言,引起了现场广大企业家的共鸣。

李波勇在会上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民营经济是典型的“候鸟经济”,哪里气候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飞”;哪里政策落实好,哪里的民营企业发展就好。

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2023年10月30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法治保障、强化要素支撑,促进民间投资、营造良好氛围、强化工作落实六个方面,提出30条具体措施,充分彰显了湖南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

“抓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物流、融资、用能、用工等成本”“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民营经济”依然是高频词,让企业家们真切感受到备受鼓舞、信心十足。

“纵有千条和万条,没能落实等于白条!”李波勇建议,一方面,细化工作目标。相关职能部门对照“30条”的要求,细化各自的职责与任务,拿出明确的工作指标,列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量化的清单。建议经省优化办认可后,予以推进实施。

“一切没有督查的部署,最终都会没有归属。”他说,“30条”实施的效果如何,“春江水暖鸭先知”,应该是民营经济人士最有发言权。他建议,由省工商联牵头,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相关民营企业家,到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地州市进行阶段性的督查考核。并将结果及时汇总到省优办。

同时,要强调结果运用。李波勇建议将各职能部门和地州市贯彻落实“30条”的考核结果提交组织部门,作为年终绩效与班子考核的依据之一。考核中发现的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等问题,提交纪委监察部门进行核实处理。

省政协委员 徐大建

图片

长沙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正高级农艺师

徐大建:湘非经贸合作“热络” 湖南代表委员吁探索合作新场景

2023年,湖南对非进出口556.7亿元人民币,规模保持中国中西部第一,近三年年均增长23.1%。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湖南将力争对非贸易额实现翻番。

湘非经贸合作持续升温,正在此间召开的2024年湖南省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如何提高湖南对非经贸合作能级和质量。

“湖南和非洲在农业领域的合作还可以更细更深。”湖南省政协委员、长沙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正高级农艺师徐大建,曾赴埃塞俄比亚、赞比亚、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执行中国对外援助项目,待了五年,主要指导当地水产养殖、渔业发展规划等。

徐大建说,非洲很多地方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如今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已熟悉杂交水稻种植、湖南农机具使用,可以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农业场景,如与非洲国家建立农业产业园,号召中国农民家庭去非洲种水稻、发展渔业、进行水产养殖等,共建海外粮仓;支持湖南企业去非洲开办饲料厂、打造休闲农庄。

省政协委员 熊燕妮

图片

娄底市工商联副主席

熊燕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为民企高质量发展赋能

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更是吸引力。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而为服务推进湘商回归发展,湖南省委把“湘商回归”作为“三大支撑八项重点”进行部署,纳入“发展六仗”一同推进。

“2023年湖南先后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湘商回归座谈会、江浙沪地区湘商代表座谈会,有效构建起‘让湘商在湘更吃香’的良好外部环境。”2024年湖南两会期间,湖南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娄底市工商联副主席熊燕妮提交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为民企高质量发展赋能》的提案,希望能让湘商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民营经济是湖南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如何构建起湖南和湘商“双向奔赴”良好态势,怎样通过“乡情”纽带和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来湘投资,成为了熊燕妮在日常工作、走访调研中思考最多的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走访调研,熊燕妮提出以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形式设立“湖南企业家日”,增强归属感获得感的建议。“2020年娄底市两会期间,我建议设立‘娄底企业家日’,得到党委政府的肯定、主导推动和吸纳设立。这三年来娄底以中部地区‘材料谷’为招商主题,积极促进娄底先进结构材料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鲲鹏、产业大鳄飞来娄底、筑巢娄底。”熊燕妮介绍道。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有271个重大项目签约落户娄底,总投资1998亿元,新增总部企业93家,实现税收13.86亿元。娄商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聚、总部回建的态势形成,成为娄底稳投资、稳经济的重要支撑。

同时,熊燕妮还建议在湖南省开通“营商环境直通车”,成立领导小组,设立“热线直接、信息直报、上门直访、沟通直面、诉求直办、服务直达、问责直处”等直通渠道,构建省市县乡镇村五级直通、部门联通的工作格局,建立诉求办理全流程闭环运转机制,解决全省民企服务中心企业诉求交办难的尴尬。

“通过推进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解决有些干部认为多做事多风险、少做事少风险、不做事没风险的工作顾虑,真正做到‘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熊燕妮说道。

最后,熊燕妮还建议创新打造“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新模式,推广执法备案检查机制,实行多检合一,打造执法协作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全面推行柔性执法,实施“首违免罚”“轻违不罚”;并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社会治理功能,全力推进企业合规改革,在侦查、审判、执行等环节“全流程适用”,探索建立合规整改行刑互认机制。

熊燕妮:加快推进娄底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

娄底位于湖南省地理几何中心,是连接湘江水系与资江水系的纽带,全域位于衡邵娄干旱走廊,水资源总量不足,水工程调蓄能力差,季节性、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水资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明显短板。

湖南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娄底市工商联副主席熊燕妮从“优化水资源配置”“完善防洪体系”“实施生态修复”“加强智慧管理”四方面建议,加快推进娄底市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

按照《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部署要求,2023年9月份,水利部确定了10个省级水网先导区、7个市级水网先导区和3个县级水网先导区,娄底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市级水网先导区,成为湖南省唯一入选市州,娄底市水网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水资源是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干旱缺水,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太大了。”熊燕妮认为,要牢牢把握全国首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有利时机,规划主动对接融入湖南现代水网建设,构建“一心两片、三横四纵、十库九廊”娄底现代水网总体格局,围绕实施供水灌溉网、防洪保安网、幸福河湖网、智慧水利网及建设移民美丽家园“四网一家”建设行动。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要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推进娄底梅山灌区等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熊燕妮介绍,梅山灌区工程是娄底水网先导区建设的核心工程,为娄底水网三条“大动脉”之一,建成后可解决65万亩耕地的灌溉需求,提高55.35万人的供水保障能力,对于改善娄底基础设施条件,推动衡邵娄干旱走廊实现历史性改变,加快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打好打赢“发展六仗”,助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此,熊燕妮建议,把娄底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作为构建湖南省现代水网重点工作优先推进,为娄底市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提供更多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努力实现水网协同融合、水网建设模式、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流域水生态修复治理、数字孪生水网先行先试等“五个突破”。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电话:0731-88854324
Copyright ©2018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 湘ICP备15014209号-1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